●【古城墻】建於明洪武三年(西元1370年),自唐朝安史之亂後,長安城幾乎毀了一大半,到了五代以後,因駐守長安的將領覺得長安城地廣人稀難于防守,于是就將長安城縮爲新城,這也就是五代、宋、元的長安城,而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認爲長安這兒是一個很重要的軍事重地「天下山川,惟秦中號爲險固」,于是在此設了「西安府」(因封蕃王 - 秦王,所以也稱秦王府),修築西安城墻,這也是現在看到西安城墻的原型。
●【小雁塔(不含登塔)】小雁塔,也被稱作薦福寺佛塔,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西安市,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佛塔。該塔始建於唐代景龍年間,始建時有15層,塔下的地基中有地宮。最高的兩層在此後的地震中被震毀,相傳此塔曾在地震中三次開裂,又三次自動復原。清代康熙年間,以小雁塔為主的「雁塔晨鐘」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1961年,小雁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小雁塔隨「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
●【西安博物院】一座集博物館、名勝古跡、城市園林為一體的博物館。2007年對外開放。以展示的珍貴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揚的雁塔晨鐘、秀麗的園林景觀而聞名。在國內博物館(院)中獨樹一幟,以千年古塔園林式遺跡休閒景區以及古都西安現代型歷史博物館而聞名。收藏了西安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13萬件,其中擁有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14400多件,並有相當一部分文物出土于周、秦、漢、唐等中國歷史上有重要影響的朝代。
●【慈恩寺遺址公園】【外觀大雁塔】大雁塔全稱"慈恩寺大雁塔",是一座典型的樓閣式方形錐狀磚塔,塔分7層,通高64公尺,呈方形角錐體。塔身全部用青磚磨磚對縫砌成,十分堅固,每層四方都有一個拱門,從門洞里可遠眺近看。唐時慈恩寺建成不久,玄臧奉命入寺譯經。為收藏玄臧從印度帶回的佛經,修建了大慈恩寺塔,今稱大雁塔。初為5層,武則天時增高為7層。由玄臧大師設計監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雖歷經數次大小地震但依然挺拔傲立。玄臧在這里度過了19年的譯經生活,創立了佛教法相宗派。於是大慈恩寺成為法相宗的祖庭,盛名遠播,每日車水馬龍,遊人香客絡繹不絕。
●【大唐不夜城】位於西安市大雁塔腳下,其中央景觀步行街全長1500公尺,寬80公尺,是中國第一個全景式展現大唐盛世文化的大型景觀步行街,彰顯了古都西安的巨大魅力,成為西安公共文化建設的重大亮點,展現了人文、活力、和諧西安的絢麗畫卷。